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饮食习惯的不合理,左手海鲜,右手酒瓶的现象越来越多出现在餐桌上,痛风也如影随形般地呈现逐年增多的现象。我国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趋向年轻化,据报道,40岁以下的初次发病增加了26.%。
关于痛风
#痛风#是人体的一种叫嘌呤的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。与嘌呤代谢紊乱和(或)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。
尿酸在人体内蓄积太多,就会形成结晶,在医学上,称作为痛风石,这种痛风石在关节中就会引起我们的疼痛。痛风初始发作时,常常是手、脚拇指等关节,出现的单个关节的急性发作,可呈刺痛感,常被误以为是韧带拉伤,而延误了治疗时机。
痛风和饮食的关系也尤为密切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饮食结构的不合理,近年来痛风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。而高嘌呤食物是痛风的元凶。饮酒、高嘌呤、高蛋白饮食等使血尿酸浓度升高,常是痛风关节炎发作的诱因。
注意:合理的饮食结构、适宜的体重、良好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的有效措施。
痛风的症状表现
痛风的症状是高尿酸血症,导致结晶石沉积于关节,形成的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。通常突发单个跖趾、踝关节红肿疼痛。
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,它可合并肾脏慢性损害,甚至出现关节畸形、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的合并症。
痛风的影像学检查
未能通过关节液穿刺确诊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痛风疑似患者,医生有时需要通过X线和/或超声等影像检查辅助诊断:
超声检查:关节超声检查见“双轨征”是痛风比较特异的表现。X线检查:可显示出关节损害或痛风石可辅助诊断,但痛风早期X线上一般无显示。CT与双源CT:CT检查在受累部位可见痛风石影像;双源CT能特异性地识别尿酸盐结晶,可作为影像学筛查手段之一,辅助诊断痛风。
痛风治疗分为三部分
及早控制、缓解急性关节炎症发作;通过降低血中尿酸含量预防组织中尿酸进一步沉积;防止尿酸结石形成,减少由此导致的严重关节损伤、肾功能损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