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病因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痛风的自我管理 [复制链接]

1#
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人均经济收入不断提高,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,高脂、高蛋白、低纤维饮食悄悄影响着人类健康。痛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,并有发病年轻化趋势。尤其是在海产品高摄入的沿海的地区。系统的健康教育、早期的医学干预、科学的饮食、饮水、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、增强药物疗效、减少药物用量、预防疾病的复发。

痛风为尿酸盐沉积性炎性疾病,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高尿酸血症。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,人体内20%的嘌呤来自食物,其余的嘌呤是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。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虽少,但极少被机体利用,大部分分解转化为尿酸,所以从饮食中获取的嘌呤对尿酸水平影响不容忽视。因此合理的饮食在痛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,是综合防治痛风的措施之一。那痛风患者要注意饮食的那些方面呢?

首先是应避免食用的下列食物

1.高嘌呤食物

常见食物嘌呤含量如下图,需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和饮食习惯合理搭配,避免高嘌呤食物,减少嘌呤摄入。痛风患者在急性期,宜选用第IV类含嘌呤少的食物,以牛奶及其制品,蛋类、细粮、蔬菜、水果为主。在缓解期,可增加选择含嘌呤中、高等量的第III、II类食物,但应适量,如肉类每日不超过克,尤其不要在一餐进食过多,将肉煮沸弃汤食用会减少嘌呤的摄入。不论急性期或缓解期,均应避免含嘌呤高的第I类食物。

2.酒精及酒精类饮料

酒类中嘌呤含量一般很少,但酒精在体内转变成乙酸,可以抑制尿酸在肾脏的排泄。不同酒类引起的痛风风险不一样,从大到小依次为:啤酒、陈年黄酒>烈酒>干红葡萄酒。啤酒、黄酒等嘌呤含量不算低,喝得越多痛风风险越高。国外有研究发现,干红葡萄酒不会增加痛风风险,可能与其含有的白藜芦醇能抗氧化、减少尿酸产生有关。但干红酒精含量达12%,过多饮用(每天超过毫升)仍会减少尿酸排泄,加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。

3.含糖饮料及甜点

既往人们对含糖软饮料的印象仅在于其可能会导致肥胖或骨质疏松。但一项对3万人长达12年的研究发现,饮用含糖饮料越多,痛风发生风险越高。含糖饮料多用玉米糖浆调味,其富含的果糖会促进嘌呤的产生而增加血尿酸。与含糖饮料类似,甜点中果糖含量较高,会增加尿酸产生;人造奶油制作的甜点所含的反式脂肪酸也会促使痛风发作。另外,甜点热量较高,吃太多易引起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,抑制了尿酸的排泄而使体内尿酸升高。因此,痛风患者最好少吃甜点。

宜多食以下食物

新鲜蔬菜和水果

食用越多,血尿酸水平越低。平时可多吃莲藕、茭白、芋头、土豆、淮山、慈姑等根茎类蔬菜。各种水果对痛风都有益,但因为果汁富含果糖(如苹果汁和橘子汁),所以过量饮用果汁同样会提高痛风发病风险。

奶制品

与不吃奶制品人的相比,经常食用奶制品的人痛风发病率下降44%。但全脂奶脂肪含量较高,可能会提高痛风风险,建议患者多喝低脂奶。脱脂、低脂奶粉和酸奶也可降低痛风风险,平时可放心食用。

3.水

对痛风患者来说,每天尿量超过0毫升能降低尿液中尿酸浓度和尿酸性肾结石的风险。如无禁忌(严重的肾脏病或心脏病等),建议每日饮水0~ml,最好均匀饮水,每小时饮水1杯(ml),饮水以白开水为主,亦可选择淡茶水,可适量饮用咖啡。晨起和餐间空腹饮水效果最佳,温热饮比冷饮的效果更佳。

除了饮食控制之外,痛风患者还要坚持规律运动。

适当、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稳定病情和增强药物治疗的疗效;可以消耗剩余的热量,增加体质代谢,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,降低血糖、血脂,利于尿酸的排泄;减缓关节疼痛、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废用性萎缩。

运动需注意以下几点:1.运动需在痛风缓解期进行,痛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,避免负重,关节疼痛缓解72h后恢复活动。2.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制定锻炼方案,剧烈运动可诱发痛风,因此运动尽量以舒缓、中等强度、可持续、有氧运动为宜。有氧运动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。运动量由低强度开始,逐步过渡到中强度运动。运动后关节痛超过1-2h,应暂时停止此项活动。3.保证运动的安全,防止运动伤,特别是关节伤。体育锻炼时尽量使用大肌群,能肩扛就不手提,能用手臂者就不用手指。

生活上,痛风患者还应注意规律作息、禁烟以及避免受凉等。

如遇到痛风急性发作时,应该怎么办呢?

痛风急性发作就会出现关节的红肿剧烈疼痛,活动受限。除了前面提到的饮食护理如多喝水、低嘌呤饮食外,还需要相应的规范的药物治疗。切忌自行到药店购买“止痛药”或“消炎药”。止痛药主要指一些非甾体抗炎药,包括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等,这类药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,是治疗痛风药物的一部分,但长期自行服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,痛风也得不到有效治疗。

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,也是错误的药物选择。痛风是无菌性炎症,与细菌感染无关,因此并不能用于治疗痛风。正确的治疗应该为24h内服用非甾体类药物(NSAIDs)、秋水仙碱或类固醇药物进行抗炎镇痛治疗。首先推荐使用NSAIDs缓解症状,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,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。痛风急性炎症症状缓解后(2周左右)可开始降尿酸治疗,如别嘌醇、非布司他。此后定期检测尿酸,推荐在调整降尿酸药物过程中每2-5周测定1次,在达标后每6个月测定1次。

痛风虽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,但更多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,注意控制饮食,增强运动锻炼,一句话“管住嘴,迈开腿”,坚持规范治疗,定期随诊,即可达到减少痛风发作甚至远离痛风的效果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