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yfs
气温越来越低,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吃个火锅,这无疑是种暖身又美味惬意的享受,然而稍有不慎,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后,这不仅会大大增加痛风患者的发病几率,还容易引起痛风的急性炎症发作。
急性痛风关节炎一般在夜里发病,呈刀割样疼痛,受累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,活动受限,通常在3~7天可自行缓解。如果反复发作,迁延不愈可导致慢性关节炎并形成痛风石。
痛风发作时,使用药物止痛缓解关节疼痛是最常用的方法。但是,急性痛风服用降尿酸药,会让血尿酸剧烈波动,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,释放不容性针状结晶,导致病人感觉更痛苦,所以急性发作期应禁用降尿酸药,应在痛风缓解期后慢慢添加降尿酸药。
对于风友们来说,只依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,如果能加入针刺穴位等方法,对于痛风的治疗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,例如:
1、阳陵泉
阳陵泉属于足少阳胆经,位于人的小腿外侧,大概在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。此穴是筋之会穴,为筋气聚会之外。
《难经·四十五难》云:"筋会阳陵泉"。所以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,特别是下肢筋病,临床较为常用。
阳陵泉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,可以帮助治疗下肢痿痹,膝髌肿痛等膝关节下肢的病患。特别是对于痛风性关节炎下肢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。
2、三阴交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“三阴交”这个穴位较为熟悉,它位于小腿的内侧,足踝关节上三寸处。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它是很重要的养生保健之穴,针刺这个穴位不仅可以防治下肢神经肌肉的病痛,还能调理全身的气血,主要是肝脾肾三经的气血,改善痛风患者日常的质量。
3、委中穴
委中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,大概位于膝后部正中间的中点处。
这个穴位主治腰脊痛、下肢痿痹等,凡是腰背疼痛,可以针刺它出血治疗,所以日常防治中,这个穴位也不可忽视。
4、足三里
足三里出自于《针灸甲乙经》,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,自古就有“肚腹三里留”之说,其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。
现代临床研究表明,足三里扶正培元,是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,同时它也可以治疗下肢痿痹。
痛风是血尿酸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并发症,因此,即使关节疼痛好转,也并不表示痛风已经治愈。痛风患者还应积极治疗,把血尿酸控制在适当水平,以避免痛风再次急性发作。点击下面图片了解痛风怎么治好得快?
-END-
长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