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病因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吃晚饭时,喝点白酒,到底是养生还是养癌 [复制链接]

1#

周大爷今年58岁,身体一直非常硬朗,平时除了喜欢喝点小酒,没有不良嗜好。即便身边人都喜欢吸烟,或者爱吃零食,但是周大爷一直没有被“感染”。

每天吃晚饭的时候,周大爷都喜欢拿出自己买的酒喝一小杯。但是在前段时间周大爷在体检时,却被告知出现了高血压,糖尿病,医生建议周大爷立即戒酒。

周大爷也知道喝酒对身体不好,但是想要直接把酒戒掉,谈何容易,既然戒不掉那就少喝点吧。

周大爷的女儿回到家看到父亲还在喝酒,还和父亲生闷气,甚至一再强调赶紧戒酒。因为哪怕少量喝酒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,而且不利于血管健康。

吃晚饭时,喝点白酒,到底是养生还是“养癌”呢?医生告诉您真相

少量喝酒有益,健康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,并且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继续喝酒的理由,实际上无论喝多少酒,都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。

长期喝酒酒精就会在体内不断储存,长期少量喝酒相当于慢性自杀,少量饮酒对身体危害在日后日子里会慢慢显现出来。

年的时候,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曾经发表过一项研究,这项研究对近90万人进行12年的调查发现长期饮酒也会增加房颤风险8%左右,而且每天多喝一杯酒会额外增加8%的风险。

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个数据并没有太大问题,但是会引发脑梗死,心肌梗死等,严重时也会加速人死亡,换句话说,即便是适量饮酒,同样会存在致命风险。

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酒精类饮品列入“一类致癌物”,简单说人类现在已经有明确证据证明酒精对人类有致癌作用,后来很多研究纷纷表明,长期喝酒会增加口腔癌,咽喉癌,食管癌,肝癌,胃癌等癌症几率。

医院会使用酒精消*,这个主要是因为酒精可以影响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,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。

把酒精涂抹在皮肤上,没有出现什么问题,是因为皮肤有角质层保护,喝酒以后我们的内脏是没有角质层保护的,无疑会受到损害。

喝酒可以起到降压作用,其实这种观点存在问题仍在刚喝酒的时候,酒精会转化成乙醛,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,血压会有一定程度下降,会让人产生酒精具有降压作用。

乙醛代谢以后,血管又恢复到原有状态,血压恢复原来的模样,实际上有不少人在喝酒以后会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,长期大量喝酒会加速血管老化,造成血管弹性降低,更容易导致血压不稳定,甚至引发脑出血等问题。

综上所述,晚餐喝点酒并不是一种好习惯,即便你摄入不多,但是酒精类物质在体内不断储存,同样会增加癌症几率,也会增加慢性疾病风险,希望大家还是赶紧戒酒,做到滴酒不沾,最健康。

喝酒的人,身体出现5个异常,或是身体“不堪重负”!

1、尿液,异常发*

尿液,是肝肾健康很重要的指标。肝肾健康,则尿液淡*,清澈不浑浊,无明显异味。肾脏受损,影响对尿液的过滤,则易出现泡沫尿、甚至异味重。

2、酒后,腹泻、腹胀

酒精肝早期,会出现腹泻、腹胀的表现。喝酒者,在酒后出现腹胀、腹泻的情况,一定不要大意。

3、血压异常

喝酒,会导致血压升高,一旦血压高,会诱发多种血管疾病。喝酒的人,如果经常血压高,一定要忌酒,不要再逞强喝酒了。

4、尿酸高,出现痛风

酒精,是尿酸的“催化剂”,还会抑制尿酸排泄,易导致尿酸高,诱发急性痛风。

5、脾气,变得暴躁

酒精对于人的脑神经,伤害是非常大的,经常酗酒的人,脾气会变得很暴躁,预防酒精依赖。

酒后不舒服吃什么好?

1、西红柿

西红柿对于人体养生价值非常强大,既可以当成水果吃,也可以当成蔬菜建议酒后可以直接生吃一颗西红柿,因为这种食物含有特殊果糖成分,能够加速分解体内酒精,从而缓解头痛头晕等不适感。

2、蜂蜜

蜂蜜含有能够加速分解酒精的特殊成分,饮酒后产生头痛症状,喝蜂蜜水能够改善疼痛,爱喝酒的人家里一定要储备好蜂蜜,每次饮酒之后可以适当喝点蜂蜜水,改善身体不适感,当然想要减轻,对身体损伤最好的方法是滴酒不沾。

3、葡萄

长期喝酒太多容易进入醉酒状态,不仅容易让人感到难受,而且经常如此,还容易引起酒精中*,每次喝到烂醉的人应该多吃葡萄,因为这种水果还有能够与酒中乙醇产生作用的酒石酸成分,两者作用形成酯类物质,最终达到解酒目的减轻,对身体损伤。

4、香蕉

喝酒之后觉得难受的话,可以适当吃些香蕉,因为香蕉可以让血糖浓度增加,从而让血液中的酒精比例降低,起到解酒的效果。吃些香蕉,还能够缓解饮酒过度后产生的心悸问题。

5、西瓜

西瓜有不错的利尿作用,喝酒之后出现不适,可以适当吃些西瓜。因为吃了西瓜之后尿多,人们在排尿的过程中,会将部分酒精排出去,起到解酒的效果。如果在喝酒之后出现严重不适感,请你立即就医,千万不要拖着,否则只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。

喝酒对人体的伤害基本是无法“挽回”的。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人,大量喝酒更容易促使细胞恶变,甚至带来严重疾病,希望您能做到滴酒不沾。日常生活中还要加强体育锻炼,保证充足睡眠,调整好心态,定期体检等预防慢性疾病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